涂不拾遗 tú bù shí yí

abac式
拼音tú bù shí yí
注音ㄊㄨˊㄅㄨˋㄕㄜˋㄨㄟˋ
繁体塗不拾遺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涂不拾遗的解释
形容人品德高尚,拾到东西不据为己有,主动归还失主。
出处

1.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2.

出自《论语·颜渊》,原文为“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虽然原文没有直接提到“拾遗”,但后人引申为拾到东西归还失主的美德。
寓意
强调诚实和高尚的品德,鼓励人们拾到东西主动归还失主。
列子

1.

小明在公园里捡到一个钱包,涂不拾遗地交给了管理处。

2.

在商场里,售货员捡到顾客丢失的物品,涂不拾遗地通过广播寻找失主。

3.

张老师在校园捡到学生的作业本,涂不拾遗地交给了班主任。

4.

在图书馆,管理员捡到读者遗忘的书签,涂不拾遗地放在了失物招领处。

5.

小红在公交车上捡到一个手机,涂不拾遗地交给司机帮忙寻找失主。

涂不拾遗的翻译
德语
ehrlich und aufrecht
日语
正直で誠実
法语
honnête et droit
英语
honest and upright
涂不拾遗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同本义。
3: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4: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道路。也作“途”。
6:十二月。古月名。
7:“塗”的简化字。
8:泥,泥巴。
9:道路。
10:引申指途径;门路。
11:涂抹;粉刷物品。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hí
1:(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2:同本义。
3:收敛,收集。
4:十,数目,九加一所得,汉字数目‘十’的大写
shè
1: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wèi
1:给予;馈赠。
2:送交;交付。
3:输送。
4:加给。
1:(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2:同本义。
3: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4:遗弃;舍弃。
5:不自主地排泄。
6:残存。留下。
7:遗忘。
8:遗留。
9:堕,落下;下垂。
10:遗失之物。
11:姓。

涂不拾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ú bù shí yí)。abac式组合,涂不拾遗意思是:形容人品德高尚,拾到东西不据为己有,主动归还失主。 强调诚实和高尚的品德,鼓励人们拾到东西主动归还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