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采众说 zá cǎi zhòng shuō

abcd式
拼音zá cǎi zhòng shuō
注音ㄗㄚˊㄘㄞˋㄓㄨㄥˋㄕㄨㄟˋ
繁体雜採衆説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杂采众说的解释
形容收集各种不同的意见或说法。
出处
出自《汉书·艺文志》,原意指广泛采集众人的说法。
寓意
强调在决策或创作过程中,广泛听取和吸纳不同意见的重要性。
列子

1.

在讨论如何改进产品时,团队成员杂采众说,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案。

2.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小王杂采众说,参考了许多不同领域的资料。

3.

为了策划一个完美的生日派对,我们杂采众说,集思广益。

4.

在制定家庭旅行计划时,父母杂采众说,听取了孩子们的各种建议。

5.

为了解决社区问题,居民委员会杂采众说,广泛听取居民意见。

6.

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

杂采众说的翻译
德语
verschiedene Meinungen sammeln
日语
雑多な意見を集める
法语
recueillir divers avis
英语
gather various opinions
杂采众说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2:同本义。
3:混合;搀杂。
4:聚会;聚集。
5:驳杂不纯。
6:众多。
7:交错,交会。
8:都;共同。
9:旧时等外的小官为杂职,如清代九品未入流之类或统称为佐杂。
10:传统戏曲角色名。元杂剧、明清传奇以至京剧里的“杂”,一般扮演杂差、百姓等人物。
cǎi
1:(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采集;搜集。
4:挑选;采纳。
5: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6: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7:文章的词藻。
cài
1: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shuō
1:(形声。从言,兑(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同本义。
3:谈说,讲说。
4:告知;告诉。
5:评议;谈论。
6:劝告;责备。
7:学说;观点;言论。
8: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9:指说书。
10: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shuì
1:说服;劝说。
tuō
1:解脱。
yuè
1:古语的读法。

杂采众说,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á cǎi zhòng shuō)。abcd式组合,杂采众说意思是:形容收集各种不同的意见或说法。 强调在决策或创作过程中,广泛听取和吸纳不同意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