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挠北 bì bù ráo běi

abcd式
拼音bì bù ráo běi
注音ㄅㄧˋㄅㄨˋㄋㄠˊㄅㄟˇ
繁体必不撓北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必不挠北的解释
形容对敌人或坏人毫不留情,坚决斗争到底的态度。
出处

1.

《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2.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必不挠北',原意是指在战斗中绝不退缩,引申为对敌人毫不留情。
寓意
强调坚持原则和勇气,不向邪恶妥协的精神。
列子

1.

面对欺凌者,小明必不挠北,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同学。

2.

在比赛中,运动员必不挠北,拼尽全力争取胜利。

3.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员工们必不挠北,团结一致争取权益。

4.

在学习上,学生们必不挠北,努力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5.

面对困难,团队成员必不挠北,齐心协力寻找解决方案。

必不挠北的翻译
德语
unbarmherzig
日语
容赦しない
法语
implacable
英语
unrelenting
必不挠北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2:标杆;标准。
3:必须,一定要。
4:必然,必定。
5:必须。
6:倘偌;假如。
7: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náo
1:(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同本义。
3:搅,搅动。
4:阻挠。
5:屈服。
6:弯曲。
7:弱。
běi
1:方位名。与“南”相对。
2:败逃的军队。
3:败北。
4:败逃。
5:姓。

必不挠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ì bù ráo běi)。abcd式组合,必不挠北意思是:形容对敌人或坏人毫不留情,坚决斗争到底的态度。 强调坚持原则和勇气,不向邪恶妥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