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声不绝 zàn shēng bù jué

abac式
拼音zàn shēng bù jué
注音ㄗㄢˋㄕㄥㄅㄨˋㄐㄩㄝˊ
繁体贊聲不絶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一片嘘声
  • 冷场
  • 无人喝彩
赞声不绝的解释
形容赞美声、喝彩声不断,表达大家对某事物的极大认可和赞赏。
出处

1.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2.

出自《汉书·张骞传》,原句为“赞声不绝于耳”,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大认可和赞赏,体现出积极的社会反馈。
列子

1.

舞台上的演员表演得非常出色,观众们赞声不绝。

2.

新书发布会上,作者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大家的赞声不绝。

3.

在比赛中,小明打出了一个漂亮的进球,全场观众赞声不绝。

4.

美术展览上,参观者对画家的作品赞声不绝。

5.

电影放映结束后,观众们对导演的致辞赞声不绝。

6.

素臣把《左传》上大小战伐之事,细细讲解,指点出许多兵法,把众人喜得欢声如雷,~。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六回

赞声不绝的翻译
德语
unaufhörlicher Beifall
日语
拍手喝采が絶えない
法语
applaudissements continus
英语
continuous applause
赞声不绝的字意分解
zàn
1:(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同本义。
3:导引。
4:辅佐,佐助。
5:称颂;赞美。
6:告诉;介绍。
7:明白。
8:参与。
9:选拔。
10:司仪。
11:称赞;颂扬。
12:辅佐,帮助。
13: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14:姓。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ué
1:(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同本义。
3:引申为断,断绝。
4:割断;切断。
5:气息中止;晕死。
6:断根,无后代。
7:横渡;穿越。
8:落。
9:杜绝;摒弃。
10:停止。
11:竭;尽。
12: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13: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14: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15:极,最。
16: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17:罢了,了。

赞声不绝,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àn shēng bù jué)。abac式组合,赞声不绝意思是:形容赞美声、喝彩声不断,表达大家对某事物的极大认可和赞赏。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大认可和赞赏,体现出积极的社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