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常言的解释
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的样子。
出处
1.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岂不闻俗语常言,酒解愁肠。”2.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寓意
表达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强调正向情绪感染力
列子
1.
孩子们收到礼物后兴高采烈地拆开包装2.
运动会上啦啦队兴高采烈地为选手加油3.
得知考试成绩优异,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报喜4.
游客们兴高采烈地在樱花树下合影留念5.
志愿者们兴高采烈地布置社区活动场地6.
~,鬼行地中,如鱼行水中;鬼不见地,亦如鱼不见水。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俗语常言的翻译
德语
gut gelaunt
日语
上機嫌
法语
de bonne humeur
英语
in high spirits
俗语常言的字意分解
sú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cháng
1:(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同本义。
3:裙子。
4:规则,规律。
5: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6:恒久;长久不变。
7:一般;普通;正常。
8:经常,常常。
9:曾经。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俗语常言,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xīng gāo cǎi liè)。abac式组合,俗语常言意思是: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的样子。 表达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强调正向情绪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