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忍见,耳不堪闻的解释
形容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都让人感到难以忍受,通常用来描述非常残酷或悲惨的情况。
出处
1.
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句为“目不忍见,耳不堪闻”,用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状况。寓意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中的不公和痛苦,激发同理心和行动。
列子
1.
看到灾区的惨状,他感到目不忍见,耳不堪闻。2.
影片中战争的场面让人目不忍见,耳不堪闻。3.
听到小动物受伤的哭声,她感到目不忍见,耳不堪闻。4.
看到垃圾遍地的街道,他感到目不忍见,耳不堪闻。5.
听到邻居家孩子被虐待的消息,她感到目不忍见,耳不堪闻。目不忍见,耳不堪闻的翻译
德语
zu schrecklich anzusehen, zu schmerzhaft zu hören
日语
見るに堪えず、聞くに堪えない
法语
trop horrible à voir, trop douloureux à entendre
英语
too horrible to look at, too painful to hear
目不忍见,耳不堪闻的字意分解
mù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rěn
1:(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同本义。
3:抑制; 克制。
4:愿意; 舍得。
5:认识,识别。
6:坚韧。
7:残忍;忍心;狠心。
8:怎;岂。
9:姓。
jiàn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同本义。
3:进见;会见。
4:遇到;碰见。
5:听到。
6:观察;知道;了解。
7:看法,见解。
8: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9: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xiàn
1:“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2:介绍,推荐。
3:(“现”的古字)。
4:现有;现成。
5:现在。

目不忍见,耳不堪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ù bù rén jiàn, ěr bù kān wén)。abcd式组合,目不忍见,耳不堪闻意思是:形容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都让人感到难以忍受,通常用来描述非常残酷或悲惨的情况。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中的不公和痛苦,激发同理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