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解释
比喻一群人都是同类,都是坏人,没有什么区别。
出处
1.
《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已诛秦,封诸侯,而籍得二十万户之奉。籍不忍,欲与诸君复归江东,与诸君共为丘之貉'。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实质上是一类的人,特别是那些坏人或不良分子。
列子
1.
那些欺骗消费者的商家真是一丘之貉。2.
小区里几个总是破坏公物的孩子真是一丘之貉。3.
公司里几个总是搞小动作的人真是一丘之貉。4.
班上几个总是作弊的同学真是一丘之貉。5.
街上几个总是乞讨的流浪汉真是一丘之貉。6.
否塞晦盲,真若~。 ★严复《救亡决论》一丘之貉的翻译
德语
alle aus dem gleichen Holz geschnitzt
日语
同じ穴の狢
法语
tous coupables des mêmes fautes
英语
all tarred with the same brush
一丘之貉的字意分解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qiū
1:(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2:同本义。
3:泛指山。
4:坟墓。
5:废墟。
6:地域。
7:空;寡。
8:大。
9: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háo
1:—— 义同“貉”(hé)。
hé
1:(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2:同本义 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一丘之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qiū zhī hé)。abac式组合,一丘之貉意思是:比喻一群人都是同类,都是坏人,没有什么区别。 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实质上是一类的人,特别是那些坏人或不良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