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为的解释
形容形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或无法继续进行的地步,通常用于表示无力回天或无可奈何。
出处
1.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俦诸将而语之。”2.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将内,臣敢不听从,君若不内,臣敢不顺命?今君内,臣请从,君若不内,臣敢不顺命乎?'后人引申为'势不可为'。寓意
提醒人们要认清现实,适时放弃不切实际的努力,避免徒劳无功。
列子
1.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救援队发现形势已经势不可为,只能撤退。2.
在比赛的最后时刻,球队虽然努力拼搏,但最终发现势不可为,输掉了比赛。3.
小明尝试修理坏掉的电脑,但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势不可为,只好求助专业人员。4.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屡屡受挫,最终发现势不可为,决定退出该市场。5.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发现病人的病情已经到了势不可为的地步,只能建议家属做好心理准备。6.
我们不能干~的事情。势不可为的翻译
德语
aussichtslos
日语
もはや手の施しようがない
法语
sans espoir
英语
beyond redemption
势不可为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3:力量;威力。
4:形势;情势。
5:姿态。
6:形状;样式;架式。
7: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8:人及动物的睾丸。
9:物理学名词 。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0:势头;趋势;时机。
11: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ě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kè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势不可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ù kě wèi)。abcd式组合,势不可为意思是:形容形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或无法继续进行的地步,通常用于表示无力回天或无可奈何。 提醒人们要认清现实,适时放弃不切实际的努力,避免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