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蹊作怪的解释
形容行为怪异、出人意料,常用来表示怀疑或不满。
出处
1.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九回:“不曾见这般跷蹊作怪的事,方才一个裹破头巾,身穿破布衫,手里拿着法环。”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你既有本事,怎不早说?这会子蹊跷作怪的,教人怎么信你?”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行为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避免引起他人的误解和怀疑。
列子
1.
他总是跷蹊作怪地在半夜出门,让邻居们很是疑惑。2.
每次聚会他都跷蹊作怪地迟到,大家都觉得他很不靠谱。3.
她跷蹊作怪地拒绝了所有人的邀请,搞得大家都很不解。4.
小明跷蹊作怪地藏起了自己的日记,让同学们很好奇。5.
他跷蹊作怪地在考试前突然请假,大家都觉得他有问题。6.
只因这封简帖儿,变出一本~底小说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跷蹊作怪的翻译
德语
seltsam handeln
日语
怪しい行動をする
法语
agir de manière étrange
英语
act strangely
跷蹊作怪的字意分解
qiāo
1:(形声。从足,尧声。本义:举足)。
2:同本义。
3:踮起脚后跟。
4:跛。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guài
1:(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2:妖精,鬼物。
3:责怪。
4:惊异;觉得奇怪。

跷蹊作怪,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āo qī zuò guài)。abac式组合,跷蹊作怪意思是:形容行为怪异、出人意料,常用来表示怀疑或不满。 提醒人们要注意行为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避免引起他人的误解和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