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俯后仰 qián fǔ hòu yǎng

abac式
拼音qián fǔ hòu yǎng
注音ㄑㄧㄢˊㄈㄨˇㄏㄡˋㄤˊ
繁体前頫後仰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前俯后仰的解释
形容人笑得非常开心,身体前仰后合,无法自控,常用来形容极度开心或大笑的样子。
出处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原文为“笑得前俯后仰,合不得口”。
寓意
表达极度开心或大笑的状态,强调笑声的感染力和欢乐氛围。
列子

1.

看完这个喜剧电影,全家人前俯后仰地笑个不停。

2.

小狗表演的滑稽动作让大家前俯后仰地大笑。

3.

听到这个笑话,同学们前俯后仰地笑得合不拢嘴。

4.

在朋友的婚礼上,新郎讲了一个笑话,宾客们前俯后仰。

5.

看到小孩模仿大人的样子,妈妈们前俯后仰地笑起来。

6.

他一个笑话让大伙笑得~。

前俯后仰的翻译
德语
lauthals lachen
日语
大爆笑
法语
rire aux éclats
英语
laugh uproariously
前俯后仰的字意分解
qián
1:(本义:前进)。
2:同本义。
3:引导。
4:进见。
5:剪裁。
6: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7: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8:预先;事前。
9:目前。
10:箭竹。
1:(会意。从页(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2:同本义。
3:弯腰屈身。
4:在蛰伏的状态中的越冬。
5:上对下行动的敬辞。
hòu
1:(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同本义。
3:帝王的妻子。
4:古代指列国诸侯。
5: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6: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7:(会意。金文,从“彳”(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yāo,小),从“攵”(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8:同本义。
9:承继。
10:后代,子孙。
11:次序在后。
12: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13:后面,位置在后。
yǎng
1:(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2:同本义。跟“俯”相对。
3:敬慕。钦佩或高度敬重。
4:切望 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辞,意为切望。
5:依赖;依靠。
6:物体面朝上。
7:指把覆合着的物体翻过来,使底部朝上。
áng
1:

前俯后仰,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án fǔ hòu yǎng)。abac式组合,前俯后仰意思是:形容人笑得非常开心,身体前仰后合,无法自控,常用来形容极度开心或大笑的样子。 表达极度开心或大笑的状态,强调笑声的感染力和欢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