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水土的解释
指人初到一个新的地方,因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气候、饮食等而感到不适或生病。
出处
1.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2.
《汉书·贾谊传》:'臣自以心知其不可,然不自意其竟死也。今臣至南郡,南郡之水土与关中异,伤臣之病。' 后人引申为不适应新环境。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新环境时要注意适应和调节身体状况。
列子
1.
小李刚到南方工作没多久就因为不服水土而生病了。2.
他去国外旅行时,由于不服水土,总是感到不舒服。3.
张阿姨刚搬到新城市,感觉不服水土,身体一直不太好。4.
小王去西藏旅游,不服水土,出现了高原反应。5.
刚到新学校的学生们有些不服水土,过了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6.
吾兵久劳于外,~,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0回不服水土的翻译
德语
nicht an das Klima gewöhnt
日语
水土に合わない
法语
ne pas s'adapter au climat
英语
not acclimatized
不服水土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fú
1:(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服从,顺服。
3:佩服;信服;使信服。
4:使用。
5:从事;致力。
6:饮用或吞服药物。
7:担任;承当。
8: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9:穿着。
10:佩带。
11:铭记,怀念。
12:任用。
13:实行;施行。
14: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15:得。
16:使习惯于。
17:又如:不服水土。
18:负荷;驾驶。
19: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20:遮盖,掩蔽。
21:衣服,服装。
22:事情。
23:服丧。
24: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25:盛箭之器。
26: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27:又。
28:姓。
fù
1:车厢。
2:负载;负荷。
shu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同本义。
3:特指河流。
4:泛指一切水域。
5:大水;水灾。
6:五行之一。
7: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8:指水军。
9: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10:泅水,游泳。
11:用水测平。
12:姓。
tǔ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2: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3:土地。
4:领土,国土。
5:田。
6:中医学上指脾。
7:土地神
8: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分布在青海省及甘肃天祝等地。
9:测量土地。
10:吐。
11:姓。

不服水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fú shuǐ tǔ)。abcd式组合,不服水土意思是:指人初到一个新的地方,因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气候、饮食等而感到不适或生病。 提醒人们在面对新环境时要注意适应和调节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