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伏之恩 xù fú zhī ēn

abac式
拼音xù fú zhī ēn
注音ㄒㄩˋㄈㄨˊㄓㄣ
繁体煦伏之恩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温暖如春
  • 如沐春风
  • 阳光普照
反义词
煦伏之恩的解释
形容温暖的阳光带来的恩惠,常用来比喻某种温暖、舒适的帮助或恩赐。
出处

1.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吴王孙权,幼竖小子,无尺寸之功,遭遇兵乱,因父兄之绪,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积大。”

2.

出自《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后演变为煦伏之恩。
寓意
表达对温暖、舒适的环境或帮助的感激之情,强调自然的恩惠。
列子

1.

在寒冷的冬天,煦伏之恩让人们感到无比温暖。

2.

朋友的关心就像煦伏之恩,让我感到心灵的慰藉。

3.

孩子们在公园里享受着煦伏之恩,尽情玩耍。

4.

春天的煦伏之恩让花朵绽放,充满生机。

5.

爷爷奶奶晒着太阳,享受着煦伏之恩,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煦伏之恩的翻译
德语
die Wärme der Sonne
日语
陽の温もり
法语
la chaleur du soleil
英语
the warmth of the sun
煦伏之恩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火,昫(xū)声。本义:温暖;暖和)。
2:同本义。
3:和乐的样子。
4:日出时的霞光。
5:恩惠。
6:受雇为人劳动。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
7:从事。
8:保持。
9: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10: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11:居处。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ēn
1:(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2:同本义。
3:又。
4:情谊。
5:恩爱,亲爱。
6:恩赐,加恩。

煦伏之恩,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xù fú zhī ēn)。abac式组合,煦伏之恩意思是:形容温暖的阳光带来的恩惠,常用来比喻某种温暖、舒适的帮助或恩赐。 表达对温暖、舒适的环境或帮助的感激之情,强调自然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