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副言的解释
指行为与言语不相符,言行不一。
出处
1.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2.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行不慊於心,则馁矣;不慊於言,则馁矣。'寓意
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切勿口惠而实不至。
列子
1.
他总是说要帮助别人,但实际上很少付诸行动,真是行不副言。2.
小李答应要参加聚会,结果临时取消,真是行不副言。3.
老板承诺加薪却迟迟不兑现,大家都觉得他行不副言。4.
朋友说要戒烟,但每次见面都在抽烟,典型的行不副言。5.
妈妈说要陪我去公园,结果又因为工作忙碌而取消,真是个行不副言的人。行不副言的翻译
德语
Taten entsprechen nicht den Worten
日语
言行が一致しない
法语
les actes ne correspondent pas aux paroles
英语
actions do not match words
行不副言的字意分解
háng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7:辈分。
8:连续贯穿。
9:这里 ——表示处所。
10:那里 ——表示处所。
hàng
1:刚强。
héng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xíng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7:做;从事某种活动。
8:实施。
9:离开。
10:路程。
11: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12:行为。
13:品行。
14:即将…。
15: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fù
1:(形声。从刀,畐(fú)声。(pì)本义:用刀剖开。《说文》:“判也。”《诗·大雅》:“不坼不副。”)。
2:相称,符合。
3:交付,付与。
4:非正的(区别于“正”或“主”)。
5:次要的。
6:辅助职务;副手;助手。
7:书籍、文献的副本。
8:副词的简称。
9:姓。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行不副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íng bù fù yán)。abcd式组合,行不副言意思是:指行为与言语不相符,言行不一。 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切勿口惠而实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