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着鼻子 niǎn zhe bí zi

abcd式
拼音niǎn zhe bí zi
注音ㄋㄧㄢˇㄓㄠˊㄅㄧˊㄗˋ
繁体捻着鼻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捻着鼻子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不满意、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的情况,常带有勉强、忍耐的意思。
出处

1.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带了舵公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捻着鼻子回船去了。”

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宝玉见黛玉不语,只得忍气吞声,捻着鼻子走了。'
寓意
反映出人在面对不喜欢或不满意的事情时的一种无奈和妥协心理。
列子

1.

他捻着鼻子答应了这个不情愿的任务。

2.

虽然不喜欢这个方案,她还是捻着鼻子接受了。

3.

捻着鼻子,他勉强完成了这项工作。

4.

捻着鼻子,她参加了这个她不感兴趣的聚会。

5.

他捻着鼻子同意了这个他不满意的安排。

捻着鼻子的翻译
德语
widerwillig
日语
渋々
法语
à contrecœur
英语
reluctantly
捻着鼻子的字意分解
niǎn
1:(形声。从手,念声。本义:用手指搓转)。
2:同本义。
3:领导。
4:拿;捏;提;举。
5:用线、纸等搓成的条状物。
niē
zhāo
1:(著的俗字)。
2:放置。
3:安顿。
4: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6: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zháo
1:(著的俗字)。
2:燃烧。
3:遇;受到。
4:觉得。
5:中,恰好合上。
6:得当,对。
7: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zhe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4: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zhuó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3:附着;加…于上。
4:又。
5:接触;挨上。
6:安置,放置。
7:差使;打发。
8:关切。
9:生长;增添。
10:用。
11:开。
12:结。
13: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14: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泛指服装。
16:酒器。
1:(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3:初始,发端。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捻着鼻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iǎn zhe bí zi)。abcd式组合,捻着鼻子意思是:形容对某事不满意、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的情况,常带有勉强、忍耐的意思。 反映出人在面对不喜欢或不满意的事情时的一种无奈和妥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