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而空的解释
形容一下子就把东西全部拿走或消耗殆尽,强调速度快、彻底性强。
出处
1.
宋·苏轼《题王逸少帖》:“出林飞鸟一扫空。”2.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宝钗因问黛玉道:‘你听见珍大嫂子昨儿说的一句话没有?’黛玉道:‘我没大留心,听她说什么来?’宝钗道:‘她说她家的那两口子是“一扫而空”的,她家的那两口子是“一扫而光”的。你说可笑不可笑?’寓意
强调做事的高效率和彻底性,提醒人们要注意适度。
列子
1.
小明把桌子上的零食一扫而空,妈妈看到后直摇头。2.
他把书架上的书一扫而空,准备搬家时带走。3.
聚会上,大家把准备的食物一扫而空,主人很开心。4.
考试前,同学们把复习资料一扫而空,准备迎接考试。5.
她把超市货架上的优惠商品一扫而空,回家后才发现买得太多。6.
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首选,已被艾奇逊~。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扫而空的翻译
德语
mit einem Schlag wegfegen
日语
一掃して空にする
法语
balayer d'un seul coup
英语
sweep away in one stroke
一扫而空的字意分解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kōng
1: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2:罄尽;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
3:广阔;空旷。
4:空洞而不实际;空泛;虚构。
5:空间;天空。
6:佛教语。
7:道家谓虚静之性。
8:徒然;白白地。
9:只;仅。
10:使空虚;使罄尽。
kǒng
1:(形声。从穴,工声。本义:孔,窟窿)。
2:同本义
3:口,嘴巴。
kòng
1:使之困穷。
2:腾让出来。
3:闲暇,闲功夫,没被占用的时间。

一扫而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sǎo ér kōng)。abcd式组合,一扫而空意思是:形容一下子就把东西全部拿走或消耗殆尽,强调速度快、彻底性强。 强调做事的高效率和彻底性,提醒人们要注意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