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美之言的解释
指过分夸奖或奉承的话,通常带有不实或夸张的成分。
出处
1.
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敬以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后人用“溢美之言”来形容过分的赞美。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避免过分的赞美和奉承,保持真实和诚恳。
列子
1.
他总是对老板说一些溢美之言,希望能得到提拔。2.
小李在演讲中不时夹杂着溢美之言,让听众感到不适。3.
为了讨好对方,小王在信中写满了溢美之言。4.
在聚会上,小张对新来的同事说了许多溢美之言。5.
为了得到赞助,团队成员在申请书中写了许多溢美之言。溢美之言的翻译
德语
schmeichelnde Worte
日语
お世辞
法语
paroles flatteuses
英语
flattering words
溢美之言的字意分解
yì
1:(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2:同本义。
3:水泛滥成灾,淹没。
4:过度,过分。
měi
1:(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2:同本义。
3:形貌好看,漂亮。
4:美好。
5:理想。
6:称美;赞美。
7:认为…美;使事物变美,变好。
8:音调的主观单位,等于频率为1000赫的音的音调的千分之一——尤其用于听觉学。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溢美之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měi zhī yán)。abac式组合,溢美之言意思是:指过分夸奖或奉承的话,通常带有不实或夸张的成分。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避免过分的赞美和奉承,保持真实和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