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文身 duàn fā wén shēn

abac式
拼音duàn fā wén shēn
注音ㄉㄨㄢˋㄈㄚˋㄨㄣˊㄕㄣ
繁体斷發髮文身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断发文身的解释
指古代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断发和文身的习俗,用来形容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或表示对这些风俗的认同。
出处

1.

《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后闻项梁起东阳,欲立楚后,楚人多以此断发文身,为报仇之志。”
寓意
表达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体现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列子

1.

为了纪念祖先的勇敢,部落里的年轻人纷纷选择断发文身。

2.

他为了融入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决定仿效他们的断发文身。

3.

在那个偏远的村落里,断发文身是一种普遍的传统习俗。

4.

为了表达对族群的忠诚,他毅然选择了断发文身。

5.

在少数民族的庆典上,许多人通过断发文身来表达他们的文化认同。

6.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 ★汉·曹操《善哉行》诗

断发文身的翻译
德语
Haare schneiden und tätowieren
日语
断髪文身
法语
couper les cheveux et se tatouer
英语
cutting hair and tattooing
断发文身的字意分解
duàn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3:断开;断绝。
4:拦截;拦劫。
5:判断;裁决。
6:分;区分;划分。
7:斩杀,宰杀。
8:绝对;一定。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7:发布;宣告。
8:抒发;发泄。
9:派遣。
10:挖掘。
11:花开放。
12: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13:显现;显露。
14:揭露;暴露。
15:点燃;燃烧起来 褺。
16:除去;错乱。
17:效法,遵守。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èi
1:崩坏;停止。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shēn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7:毕生,一辈子。
8:亲身,亲自。
9:怀孕。
10:体验。
11:担当。
12:担任。

断发文身,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uàn fā wén shēn)。abac式组合,断发文身意思是:指古代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断发和文身的习俗,用来形容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或表示对这些风俗的认同。 表达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体现多元文化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