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头赤足 kē tóu chì zú

abac式
拼音kē tóu chì zú
注音ㄎㄜㄊㄡˊㄔˋㄗㄨˊ
繁体科頭赤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科头赤足的解释
形容衣着简陋,赤脚不穿鞋子,常用来描述贫穷或不拘小节的生活状态。
出处

1.

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2.

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为“科头跣足,趋走迎客”,意为王莽不拘礼节,亲自迎接客人。
寓意
强调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体现一种简朴和自然的状态。
列子

1.

他科头赤足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

2.

孩子们科头赤足地在海滩上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3.

在炎热的夏天,许多人喜欢科头赤足地在家里休息。

4.

这位艺术家科头赤足地出现在画展上,显得格外不拘一格。

5.

农忙时节,农民们常常科头赤足地在田间劳作。

科头赤足的翻译
德语
barhäuptig und barfuß
日语
素首素足
法语
tête nue et pieds nus
英语
bareheaded and barefoot
科头赤足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同本义。
3:法令;刑律。
4: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5:条款;段落。
6: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7:坎;坑。
8:课税,征税。
9:空虚。
tóu
1:(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物的两端或末梢。
4:特指敌对的人。
5:头部有发部分。
6: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7: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8:件,桩。
9: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10: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tou
1:名词后缀。
2:方位词后缀。
chì
1:(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同本义。
3:忠诚;真纯。
4:裸露。
5:空;尽;一无所有。
6:共产党。
7:除掉,诛灭。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科头赤足,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kē tóu chì zú)。abac式组合,科头赤足意思是:形容衣着简陋,赤脚不穿鞋子,常用来描述贫穷或不拘小节的生活状态。 强调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体现一种简朴和自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