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则不匮的解释
勤劳则不会匮乏,强调勤奋努力可以避免匮乏和贫困。
出处
1.
《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2.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勤则不匮,怠则必亡。”寓意
强调通过勤劳努力可以避免匮乏,倡导勤奋的价值观。
列子
1.
张大爷每天早起晚睡,勤则不匮,日子过得越来越好。2.
小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实现了勤则不匮的生活目标。3.
勤则不匮的精神激励着李奶奶,她每天都忙碌在菜园里。4.
王老师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勤则不匮,才能有所成就。5.
勤则不匮的理念让小李在工作中不断进步,获得了晋升机会。6.
到底自己的“为政在勤、~”的训旨见了成效。关于“勤”字之义,看来朕不仅讲透了,而且大臣也能遵守。 ★刘德贵《嘉庆皇帝》一勤则不匮的翻译
德语
Fleiß führt zu Überfluss
日语
勤勉すれば不足しない
法语
Le travail acharné mène à l'abondance
英语
Diligence leads to abundance
勤则不匮的字意分解
qín
1:(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2: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3:为某人某事尽力;帮助。
4:竭,完。
5:劳倦,辛苦。
6:次数多,经常。
zé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7:做,作。
8:正相反。
9:表示相反或对照。
10:表示平列关系。
11: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12: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13: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14: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15: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16: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17: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18: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uì
1:(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盛放东西有关,贵声。(guì)本义:柜子)。
2:运装土的畚
3:缺乏,空乏。
4:
5:姓。

勤则不匮,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ín zé bù kuì)。abac式组合,勤则不匮意思是:勤劳则不会匮乏,强调勤奋努力可以避免匮乏和贫困。 强调通过勤劳努力可以避免匮乏,倡导勤奋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