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轨之徒 bù guǐ zhī tú

abcd式
拼音bù guǐ zhī tú
注音ㄅㄨˋㄍㄨㄟˇㄓㄊㄨˊ
繁体不軌之徒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不轨之徒的解释
指那些行为不正当、不道德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出处

1.

《晋书·刘颂传》:“何则?虽有所犯,轻重甚殊,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以惑众听,因名可乱,假力取直,故清议益伤也。”

2.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为“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蔺相如曰:‘不轨之臣,幸蒙大王宽容。’”
寓意
警示人们要远离不道德的行为,维护社会正气。
列子

1.

小区里最近出现了不轨之徒,专门偷盗居民的快递包裹。

2.

公司里混入了一个不轨之徒,总是散布谣言影响大家的工作。

3.

公园里有些不轨之徒在破坏花草树木,真是令人气愤。

4.

学校门口经常有不轨之徒向学生兜售假冒伪劣产品。

5.

小王发现自己的钱包被一个不轨之徒偷走了,赶紧报了警。

6.

那些~一闻凶信,逃走了一半,只有跑不去[的],共捉了男妇三百七十余人,一并捆绑,将叛产封固。 ★清·佚名《听月楼》第二十回

不轨之徒的翻译
德语
Schurke
日语
不埒な者
法语
malfaiteur
英语
scoundrel
不轨之徒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uǐ
1:(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同本义。
3:车轮的痕迹,车辙。
4:法则、法度。
5:道,导轨。
6:车子。
7:道路;途径。
8: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9: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10:依循,遵循。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2: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4:服徭役的人。
5:门徒,弟子。
6:奴仆。
7:独,仅仅。
8:徒然,枉然。
9:姓。

不轨之徒,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guǐ zhī tú)。abcd式组合,不轨之徒意思是:指那些行为不正当、不道德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警示人们要远离不道德的行为,维护社会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