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椽不斫 cǎi yuán bù zhuó

abcd式
拼音cǎi yuán bù zhuó
注音ㄘㄞˋㄔㄨㄢˊㄅㄨˋㄓㄨㄛˊ
繁体採椽不斫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采椽不斫的解释
形容不加修饰,保持自然本色的状态。原意为不砍削椽子,直接使用。比喻保持原貌,不做人为的修饰。
出处

1.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2.

出自《庄子·山木》。原文为:“采椽不斫。”
寓意
强调保持自然本色,不做人为修饰,追求真实与自然。
列子

1.

她喜欢自然的美,不施粉黛,真是采椽不斫。

2.

他的书法作品没有多余的修饰,体现了采椽不斫的风格。

3.

这幅画以采椽不斫的笔触,展现了画家的真实情感。

4.

这首诗歌语言简洁,采椽不斫,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5.

他喜欢这种采椽不斫的生活方式,追求返璞归真。

6.

不及唐尧,~。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三国·魏·曹操《度关山》

采椽不斫的翻译
德语
unverziert und natürlich
日语
飾り気がない自然な
法语
non retouché et naturel
英语
unadorned and natural
采椽不斫的字意分解
cǎi
1:(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采集;搜集。
4:挑选;采纳。
5: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6: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7:文章的词藻。
cài
1: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chuán
1:(形声。从木,彖(tuàn)声。本义:承屋瓦的圆木) 同本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uó
1:(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2:同本义。
3:大锄。
4:用刀、斧等砍劈。
5:攻击。
6:击。

采椽不斫,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ǎi yuán bù zhuó)。abcd式组合,采椽不斫意思是:形容不加修饰,保持自然本色的状态。原意为不砍削椽子,直接使用。比喻保持原貌,不做人为的修饰。 强调保持自然本色,不做人为修饰,追求真实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