儗不于伦的解释
形容某人或某事物超出常规,无法与普通事物相提并论,常用于表示高度的赞美或推崇。
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之德,儗于尼父,鲁人弗之逮也。'后演变为'儗不于伦',以示更高的赞美。
寓意
强调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极高评价,表达出其独特和卓越的特质。
列子
1.
小明的绘画作品儗不于伦,获得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赞赏。2.
这位钢琴家的演奏技艺儗不于伦,让观众如痴如醉。3.
这部电影的创意儗不于伦,赢得了无数影评人的好评。4.
她的演讲儗不于伦,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5.
这款新型手机的设计儗不于伦,引领了行业的潮流。儗不于伦的翻译
德语
unerreicht
日语
比類なき
法语
sans égal
英语
beyond compare
儗不于伦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lún
1:(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2:同本义。
3:条理,顺序。
4: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5:道理,义理。
6:意义。
7:
8:顺其纹理。
9:类比,匹敌。
10:议论。
11:姓。

儗不于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bù yú lún)。abac式组合,儗不于伦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事物超出常规,无法与普通事物相提并论,常用于表示高度的赞美或推崇。 强调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极高评价,表达出其独特和卓越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