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的解释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过教育和训练,就不能成才。
出处
1.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寓意
强调教育和训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不断努力和自我提升。
列子
1.
小明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玉不琢,不成器,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学生。2.
父母明白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3.
公司新员工经过培训,体现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工作能力大大提升。4.
老师经常引用玉不琢,不成器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5.
在艺术班里,老师告诉学生们,玉不琢,不成器,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有所成就。6.
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玉不琢,不成器的翻译
德语
Jade muss geschliffen und poliert werden, bevor es zu einem Juwel wird.
日语
玉は彫琢されなければ器にならない。
法语
Le jade doit être taillé et poli avant de devenir un joyau.
英语
Jade must be cut and polished before it becomes a gem.
玉不琢,不成器的字意分解
y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同本义。
3:指玉制的乐器。
4:比喻美德、贤才。
5: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玉不琢,不成器,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abac式组合,玉不琢,不成器意思是: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过教育和训练,就不能成才。 强调教育和训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不断努力和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