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躇不前的解释
形容犹豫不决,迟疑不前。表示在行动上表现出迟疑、犹豫的状态。
出处
1.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2.
出自《诗经·小雅·正月》中的“心之忧矣,如匪浣衣”,后演变成“踟蹰不前”。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果断,避免因犹豫而错失机会。
列子
1.
面对选择,小明踟躇不前,不知道该选哪个大学专业。2.
在十字路口,游客们踟躇不前,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3.
小丽在买衣服时总是踟躇不前,担心买了不合适。4.
面对难题,同学们踟躇不前,不知道该如何解答。5.
在决定是否参加比赛时,小刚踟躇不前,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踟躇不前的翻译
德语
zögern voranzugehen
日语
ためらい前進
法语
hésiter à avancer
英语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踟躇不前的字意分解
chí
1:(形声。从足,知声。踟蹰(chú)。本义:徘徊不进,犹豫)行不进也。
chú
1:(形声。从足,著声。踌躇:参“踌”字)——见“踌躇”(chóchú)。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qián
1:(本义:前进)。
2:同本义。
3:引导。
4:进见。
5:剪裁。
6: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7: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8:预先;事前。
9:目前。
10:箭竹。

踟躇不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íchú bù qián)。abac式组合,踟躇不前意思是:形容犹豫不决,迟疑不前。表示在行动上表现出迟疑、犹豫的状态。 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果断,避免因犹豫而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