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 rén yì zhī shī

abac式
拼音rén yì zhī shī
注音ㄖㄣˊㄧˊㄓㄕ
繁体仁義之師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义师
  • 仁兵
  • 正义之师
反义词
  • 暴师
  • 恶兵
  • 不义之师
仁义之师的解释
指以仁爱和正义为原则的军队,强调军队的道德和纪律。
出处

1.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师仁义,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推心置腹,众皆为用。'
寓意
强调军队不仅要有战斗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仁爱之心。
列子

1.

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古代的仁义之师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2.

小说中描述的英雄带领的军队被称为仁义之师,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3.

在军事训练中,教官强调军队不仅要有战斗力,更要成为仁义之师。

4.

历史书中记载的仁义之师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5.

在游戏中,玩家选择扮演仁义之师的角色,努力维护正义和和平。

6.

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何愁杨枭不灭。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仁义之师的翻译
德语
gerechte Armee
日语
仁義の軍
法语
armée vertueuse
英语
righteous army
仁义之师的字意分解
rén
1:(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3:有德者之称。
4:旧指有仁德的人。
5: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6:完美的道德。
7:仁政。
8:恩惠。
9:同情, 怜悯。
10:人。
11:古县名。
12:水名。
13: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
14:温润。
15:亲爱。
16:同情;怜悯。
17:思念。
18:姓。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7: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ī
1:(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同本义。
3: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泛指军队。
5:军师。
6:民众,徒众。
7: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8:老师。
9:长,首领。
10: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1:首都,京城。
12: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13:乐师;乐官。
14:效法;学习。
15:出兵征伐,进军。
16:姓。

仁义之师,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én yì zhī shī)。abac式组合,仁义之师意思是:指以仁爱和正义为原则的军队,强调军队的道德和纪律。 强调军队不仅要有战斗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