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之谋的解释
形容惠施的计谋,通常指惠施善于用计谋和诡辩。惠施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以其逻辑推理和辩论技巧著称。
出处
1.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2.
出自《庄子·天下篇》,原文为“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和运用策略,同时也要警惕诡辩的危害。
列子
1.
惠施之谋在辩论中常常让对手无从反驳。2.
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惠施之谋的逻辑性和巧妙之处。3.
历史课上,老师讲解惠施之谋在战国时期的影响。4.
阅读《庄子》时,我们常常被惠施之谋的精妙所折服。5.
惠施之谋在哲学辩论中被视为经典的例子。惠施之谋的翻译
德语
Hui Shis Strategie
日语
惠施の謀
法语
la stratégie de Hui Shi
英语
Hui Shi's strategy
惠施之谋的字意分解
huì
1:(会意。从心,从叀(zhuān)。本义:仁爱)。
2:同本义。
3:柔顺;顺从。
4:聪慧。
5:恩惠。
6:恩爱;宠爱。
7:古兵器名。三棱矛。
8:惠赠;给予好处。
9:姓。
shī
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旗飘动。
3: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4:设置;安放。
5:施行;实行;推行。
6:散布;铺陈。
7:加;施加。
8:判罪。
9:陈尸示众。
10:用;运用。
11:恩惠,仁慈。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13:姓。施琅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móu
1:(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2: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3:计议;商议。
4:图谋;营求。
5:咨询。
6:策略,计谋。
7:媒介。

惠施之谋,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huì shī zhī móu)。abcd式组合,惠施之谋意思是:形容惠施的计谋,通常指惠施善于用计谋和诡辩。惠施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以其逻辑推理和辩论技巧著称。 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和运用策略,同时也要警惕诡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