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然挺立 ào rán tǐng lì

abac式
拼音ào rán tǐng lì
注音ㄠˋㄖㄢˊㄊㄧㄥˇㄌㄧˋ
繁体傲然挺立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傲然挺立的解释
形容一种坚强不屈、傲然独立的姿态,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精神状态。
出处

1.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2.

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中表达了对独立精神的赞美。
寓意
象征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和尊严。
列子

1.

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松树展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2.

面对困境,他始终傲然挺立,绝不向命运低头。

3.

这座雕像傲然挺立在广场中央,成为城市的象征。

4.

即使遭遇失败,他依然傲然挺立,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5.

在困难面前,她傲然挺立,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6.

黄山上的松树依然~在严冬中。

傲然挺立的翻译
德语
stolz und aufrecht stehen
日语
誇らしげに立ちはだかる
法语
se tenir droit et fier
英语
stand tall and proud
傲然挺立的字意分解
ào
1:(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2:同本义。
3:经传以敖为之。
4:急躁。
5:傲慢而轻视。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tǐng
1:(形声。从手,廷声。本义:拔出)。
2:同本义。
3:生出;生长。
4:动摇。
5:直,伸直,撑直。
6:睡 。
7:使身体处于直立状态 。
8:勉强支撑 。
9:突出 。
10:忍受痛苦 。
11:前进。
12:顶住,抵抗 。
13:脱身 。
14:如:挺走(退走);挺逸(脱逃)。
15:杰出;特出。
16:直率。
17:生硬 。
18:非常 。
19:颇,相当 。
20:用于某些挺直物。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7:立身;立足。
8:登位,即位。
9:又。
10:又。
11: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12:临,到。
13:进食。
14:爵次、位次。
15:立时;立刻。

傲然挺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ào rán tǐng lì)。abac式组合,傲然挺立意思是:形容一种坚强不屈、傲然独立的姿态,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精神状态。 象征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