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于言表的解释
形容感情或心情非常激动,以至于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出处
1.
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吾王之德,洋洋乎溢于言表。'寓意
表达内心的情感非常强烈,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强调情感的丰富和强烈。
列子
1.
当她收到意外的生日惊喜时,她高兴得溢于言表。2.
孩子们看到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时,兴奋得溢于言表。3.
他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时,激动得溢于言表。4.
朋友们聚会时,大家聊得开心,笑声溢于言表。5.
看到自己画的画获得了奖项,小女孩高兴得溢于言表。6.
农民们互相传说,彼此相告,雀跃的欣喜的心情~。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七章溢于言表的翻译
德语
vor Emotionen überquellen
日语
感情があふれる
法语
déborder d'émotion
英语
overflowing with emotion
溢于言表的字意分解
yì
1:(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2:同本义。
3:水泛滥成灾,淹没。
4:过度,过分。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biǎo
1:(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2:同本义。
3:外面(与“里”相对)。
4:外表,外貌。
5:表率,榜样。
6:表帜,标志。
7:给皇帝上的奏章。
8:表格。
9:作标记的木柱。
10: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
11:石碑。
12:表彰,显扬。
13:设立标记;标出,标明。
14:表白。
15:启奏,上表章给皇帝。
16:姓。

溢于言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yú yán biǎo)。abac式组合,溢于言表意思是:形容感情或心情非常激动,以至于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表达内心的情感非常强烈,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强调情感的丰富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