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目睹 ěr wén mù dǔ

abac式
拼音ěr wén mù dǔ
注音ㄦˇㄨㄣˊㄇㄨˋㄉㄨˇ
繁体耳聞目觛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亲眼所见
  • 亲耳所闻
  • 眼见为实
反义词
耳闻目睹的解释
指亲耳听到和亲眼看到,形容直接感受到某事物的真实情况。
出处

1.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2.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我只当是假的呢,原来是真的!耳闻目睹,怎不信呢?”
寓意
强调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信传闻。
列子

1.

他耳闻目睹了事故的全过程,感到非常震惊。

2.

经过耳闻目睹,她对这个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3.

耳闻目睹了孩子们的快乐,他决定多陪伴他们。

4.

在耳闻目睹了朋友的努力后,他深受鼓舞。

5.

耳闻目睹了大自然的美丽,她决定要保护环境。

6.

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耳闻目睹的翻译
德语
selbst sehen und hören
日语
自ら見聞する
法语
voir et entendre par soi-même
英语
see and hear for oneself
耳闻目睹的字意分解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wén
1:(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同本义。
3:听说;知道。
4:传布,传扬。
5:闻名,出名。
6:嗅;嗅到。
7:询问;问候。
8:知识;见闻。
9: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10:声望;威望。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1:(形声。从目,者声。本义:见,看见)。
2:同本义。
3:察看。
4:明白;懂得。

耳闻目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ěr wén mù dǔ)。abac式组合,耳闻目睹意思是:指亲耳听到和亲眼看到,形容直接感受到某事物的真实情况。 强调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信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