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梅之年的解释
指女子二十四岁。古时女子到了这个年龄如果还没有出嫁,就会被称为“摽梅”,含有贬义,暗指女子已到适婚年龄却未嫁。
出处
1.
《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2.
《诗经·召南·摽梅》:'摽梅,摽梅,摽其梅矣。'寓意
提醒人们重视女子适婚年龄的社会观念,反映古代社会的性别期望。
列子
1.
她已经到了摽梅之年,家人开始为她操心婚事。2.
到了摽梅之年,朋友们都开始催促她赶紧找个好人家。3.
她在摽梅之年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喜结连理。4.
到了摽梅之年,她依然单身,引起了亲友们的担忧。5.
尽管到了摽梅之年,她依然保持着独立自主的态度。6.
凭一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摽梅之候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四回摽梅之年的翻译
德语
das Alter von vierundzwanzig Jahren für eine Frau
日语
二十四歳の女性の年齢
法语
l'âge de vingt-quatre ans pour une femme
英语
the age of twenty-four for a woman
摽梅之年的字意分解
méi
1:(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2:同本义。
3:梅树 。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4: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5:马鞭。
6:
7: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摽梅之年,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piāo méi zhī nián)。abac式组合,摽梅之年意思是:指女子二十四岁。古时女子到了这个年龄如果还没有出嫁,就会被称为“摽梅”,含有贬义,暗指女子已到适婚年龄却未嫁。 提醒人们重视女子适婚年龄的社会观念,反映古代社会的性别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