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胫而走的解释
形容消息或事情传播得很快,不需要通过腿脚就能传开,强调传播的迅速和广泛。
出处
1.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2.
《战国策·燕策三》:'其事不胫而走,天下莫不知也。'寓意
强调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提醒人们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影响。
列子
1.
关于新开张的餐馆,不胫而走的消息吸引了许多食客前来品尝。2.
这个小镇上的新鲜事儿总是很快不胫而走,大家都知道。3.
他写的诗歌在网上不胫而走,很快就有了很多读者。4.
关于那场音乐会的消息不胫而走,门票很快就卖光了。5.
这个小区里的八卦总是很快不胫而走,大家都津津乐道。6.
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检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却一概~。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不胫而走的翻译
德语
sich wie ein Lauffeuer verbreiten
日语
飛ぶように広まる
法语
se répandre comme une traînée de poudre
英语
spread like wildfire
不胫而走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ìng
1:(形声。从肉,巠声。本义:小腿)。
2:同本义。
3:泛指人或禽兽的腿。
4:小腿骨,脊椎动物膝盖以下的前方骨头。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zǒu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同本义。
3:逃跑。
4:往。奔向某地。
5:泄漏。
6:丧失,失去。
7:泛指兽类。
8:车轮。
9: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不胫而走,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jìng ér zǒu)。abcd式组合,不胫而走意思是:形容消息或事情传播得很快,不需要通过腿脚就能传开,强调传播的迅速和广泛。 强调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提醒人们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