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仗之马 lì zhàng zhī mǎ

abcd式
拼音lì zhàng zhī mǎ
注音ㄌㄧˋㄓㄤˋㄓㄇㄚˇ
繁体立仗之馬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不可靠
  • 靠不住
  • 不堪重用
反义词
立仗之马的解释
比喻靠不住、靠不住的人或事物。形容某人或某物不值得信赖,容易出问题。
出处

1.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呼?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

2.

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原文为“立仗之马,拔拒之犬”,意思是指那些靠不住的马和狗。
寓意
提醒人们要谨慎选择依赖的对象,避免因依赖不可靠的事物而遭受损失。
列子

1.

这个新来的员工总是迟到,真是立仗之马。

2.

这台旧电脑经常死机,简直就是立仗之马。

3.

他答应的事总是做不到,真是立仗之马。

4.

这家店的服务态度很差,感觉像立仗之马。

5.

这个项目组的成员总是拖延进度,简直是立仗之马。

6.

诸君不见~乎,日食三品料;若一鸣,便斥去矣。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一回

立仗之马的翻译
德语
unzuverlässiges Pferd
日语
頼りにならない馬
法语
cheval peu fiable
英语
unreliable horse
立仗之马的字意分解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7:立身;立足。
8:登位,即位。
9:又。
10:又。
11: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12:临,到。
13:进食。
14:爵次、位次。
15:立时;立刻。
zhàng
1:(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同本义。
3:依靠,依赖。
4: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5:仪仗队。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立仗之马,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lì zhàng zhī mǎ)。abcd式组合,立仗之马意思是:比喻靠不住、靠不住的人或事物。形容某人或某物不值得信赖,容易出问题。 提醒人们要谨慎选择依赖的对象,避免因依赖不可靠的事物而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