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议 wú yōng zhì yì

abac式
拼音wú yōng zhì yì
注音ㄨˊㄩㄥㄓˋㄧˋ
繁体毋庸置議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毋庸置议的解释
表示某事毋庸置疑,不需要再讨论,意在强调事情的确定性和不需要再讨论的必要性。
出处

1.

清·章炳麟《中国之川喜多大尉袁树勋》:“树勋初念该生等未谙情势,但能解散,即可毋庸置议。”

2.

出自清代作家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原句为“毋庸置议”
寓意
强调事情的确定性和不需要再讨论的必要性,提醒人们要对某些事情有明确的判断和态度。
列子

1.

对于这个方案,大家都认为毋庸置议,立刻开始实施。

2.

他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这一点毋庸置议。

3.

这个结论毋庸置议,大家都认同。

4.

关于这次活动的成功,毋庸置议,所有人都满意。

5.

毋庸置议,这次合作对双方都有极大的好处。

6.

其原合同第十二款所载开车之日起,三十六年后,中国政府可给价收回一节,~。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三回

毋庸置议的翻译
德语
unbestritten
日语
議論の余地がない
法语
indiscutable
英语
beyond dispute
毋庸置议的字意分解
1:(形声。“母”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词,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2:同本义。
3:无。
4:相当于“没有谁”或“没有人”。
5:用于句首。
6:姓。
yōng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3: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4: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5:任用。
6: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7:酬其功劳。
8:平常。
9:平庸。
10:昏庸,庸下。
11:功勋。
12:受雇用的人。
13:劳苦。
14:受雇者的工钱。
15: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16:或许,大概。
17: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18:姓。
zhì
1:(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同本义。
3:安放;搁;摆。
4:设置,建立,设立。
5:豁免。
6:废弃;舍弃。
7: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8:购买;置办。
9:(zhí)。树立。
10: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11:驿车;驿马。
1:(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同本义。
3:评议是非。
4:选择。
5:议处;议罪。
6: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7:(yí)。忖度。
8: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毋庸置议,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yōng zhì yì)。abac式组合,毋庸置议意思是:表示某事毋庸置疑,不需要再讨论,意在强调事情的确定性和不需要再讨论的必要性。 强调事情的确定性和不需要再讨论的必要性,提醒人们要对某些事情有明确的判断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