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为不知 yáng wèi bù zhī

abac式
拼音yáng wèi bù zhī
注音ㄧㄤˊㄨㄟˊㄅㄨˋㄓ
繁体佯爲不知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佯为不知的解释
佯装不知道,假装不了解某事。常用于描述某人故意表现出对某事的无知或不关心。
出处

1.

《吴子·论将》:“其追北佯为不及,见其利佯为不知。”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汉兵遂争项王头,项王头不知所在,汉王乃用黄金千斤购之。汉兵争得头者,项王之骑将杨喜见项王死,佯为不知,潜出关中。”
寓意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谨慎处理信息,避免直接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列子

1.

小明明知道答案,却佯为不知,让大家猜测。

2.

她佯为不知地走过那张桌子,避免与前男友碰面。

3.

他佯为不知地接受了礼物,其实早就知道是谁送的。

4.

面对老师的询问,他佯为不知地耸了耸肩。

5.

她佯为不知地翻看文件,实际上已经知道结果。

6.

玉娘暗解其意,~,坐在厨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九

佯为不知的翻译
德语
Unwissenheit vortäuschen
日语
知らんぷりする
法语
feindre l'ignorance
英语
feign ignorance
佯为不知的字意分解
yáng
1:(形声。从人,羊声。本义:假装) 同本义。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佯为不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áng wèi bù zhī)。abac式组合,佯为不知意思是:佯装不知道,假装不了解某事。常用于描述某人故意表现出对某事的无知或不关心。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谨慎处理信息,避免直接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