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愿 lì bù cóng yuàn

abac式
拼音lì bù cóng yuàn
注音ㄌㄧˋㄅㄨˋㄘㄨㄥˊㄩㄢˋ
繁体力不從願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力不从愿的解释
形容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有意愿但却无法实现。
出处

1.

《晋书·刘琨传》:“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形留所在,神驰寇庭。”

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句为“力不从心,欲报之难”。
寓意
强调人的能力和意愿之间的差距,提醒人们要量力而行。
列子

1.

他想帮朋友搬家,但身体不适,力不从愿。

2.

虽然她很想参加聚会,但工作太忙,力不从愿。

3.

他想完成这个项目,但时间不够,力不从愿。

4.

她想学新技能,但精力有限,力不从愿。

5.

他们想去旅行,但资金不足,力不从愿。

6.

勒据襄国,与臣隔山,朝发夕至,城坞骇惧,虽怀忠愤,~耳! ★《资治通鉴·晋纪十一》

力不从愿的翻译
德语
der Geist ist willig, aber das Fleisch ist schwach
日语
心はあるが力が及ばない
法语
l'esprit est volontaire mais la chair est faible
英语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力不从愿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同本义。
3:力量。
4:能力。
5:威力;权势。
6:劳役;仆役。
7: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8:兵士。
9: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10:役使。
11:尽力,竭力。
12: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ó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同本义。
3:顺从;依从。
4:》。
5:参与其事。
6: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7:因由。
8:堂房亲属。
9:言词顺畅的。
yuàn
1:(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2:大头。
3: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
4:心愿;愿望。
5:情愿。
6:希望。
7:仰慕。

力不从愿,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ì bù cóng yuàn)。abac式组合,力不从愿意思是:形容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有意愿但却无法实现。 强调人的能力和意愿之间的差距,提醒人们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