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使者 yīn yún shǐ zhě

abac式
拼音yīn yún shǐ zhě
注音ㄧㄣㄩㄣㄕˇㄓㄜˇ
繁体氤氲使者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氤氲使者的解释
形容一种神秘、朦胧、充满诗意的氛围或状态,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象或艺术作品中的意境。
出处

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若道姻缘人可强,氤氲使者有何功?”

2.

出自《楚辞·九歌·山鬼》中的“氤氲其若在霄”,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表达对自然和艺术的美好感受,强调神秘与诗意的氛围。
列子

1.

夕阳西下,湖面上的雾气氤氲使者,显得格外神秘。

2.

画家用水墨画出了氤氲使者的意境,让人沉醉其中。

3.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氤氲使者的美景,引人遐想。

4.

晨雾中的山谷氤氲使者,仿佛仙境一般。

5.

夜晚的灯光在雨中氤氲使者,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

6.

昨蒙玉帝敕我为~,专管世上男女姻缘,和合喜庆。 ★清·俞万春《荡寇志》结子

氤氲使者的翻译
德语
mystische Boten
日语
神秘な使者
法语
messager mystique
英语
mystical messenger
氤氲使者的字意分解
yīn
1:a.烟云弥漫,如"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氤";b.中国哲学术语,指万物由相互作用而变化生长。
yūn
1:(形声。从气,氲(wēn)声。双音词“氤(yīn)氲”,指气或光色混和动荡的样子) ——见“氤氲”。
shǐ
1:(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同本义。
3:派遣。
4:致使;让;叫。
5:运用;使用。
6:使唤;役使;支使。
7:出使。
8:放纵,任性。
9:主使。
10:使者。
11:使命。
12:佣人;奴仆。
13:假如;如果。
14:姓。
zhě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5:指代事或物。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7: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8: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9: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10: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11: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12:表示祈使语气。
13:表示商榷。
14: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15:“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16:轻狂。
17:虚假,不老实。
18:(zhū)。众多。
19:假借,借口。

氤氲使者,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īn yún shǐ zhě)。abac式组合,氤氲使者意思是:形容一种神秘、朦胧、充满诗意的氛围或状态,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象或艺术作品中的意境。 表达对自然和艺术的美好感受,强调神秘与诗意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