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词讼的解释
指代一个人垄断诉讼案件,专门替人打官司,谋取私利。多含贬义,形容不正当的行为。
出处
1.
《红楼梦》第一○五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2.
《汉书·王莽传》:'包揽词讼,侵渔百姓。'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不正当的法律行为,维护司法公正。
列子
1.
小王因为包揽词讼被同行们所不齿。2.
他因为包揽词讼而在当地声名狼藉。3.
法院严厉打击包揽词讼的行为,维护司法公正。4.
包揽词讼不仅违反法律,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5.
为了防止包揽词讼,法律规定了律师的执业规范。6.
钱文贵在村子上~,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包揽词讼的翻译
德语
Prozesse monopolisieren
日语
訴訟を独占する
法语
monopoliser les litiges
英语
monopolize lawsuits
包揽词讼的字意分解
bāo
1:(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2:用纸、布等裹东西。
3: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4:包围。四面围住。
5:保证,担保。
6:约定专用。
7:包装好的一堆单件。
8:姓。
lǎn
1:(形声。从手,览声。本义:执,持)。
2:同本义。
3:采摘。
4:招引;兜揽。
5:提,撩起。
6:观看。
cí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sòng
1:(形声。从言,公声。从言的字与讲话有关。本义:争论)。
2:同本义。
3:打官司。
4:喧哗。
5:为人辩冤。
6:歌颂。
7:诉讼者。
8:公开地,明白地。

包揽词讼,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āo lǎn cí sòng)。abac式组合,包揽词讼意思是:指代一个人垄断诉讼案件,专门替人打官司,谋取私利。多含贬义,形容不正当的行为。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不正当的法律行为,维护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