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而得的解释
形容不费力气就得到某物,强调机会或收获来得容易。
出处
1.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唾手而得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2.
出自《晋书·谢安传》,原文为“吾虽不取,唾手可得。”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容易得到的机会,同时也要警惕过分依赖运气。
列子
1.
他在街头捡到一个钱包,真是唾手而得。2.
这个项目对他来说简直是唾手而得,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3.
她参加了一个抽奖活动,没想到一等奖唾手而得。4.
这个机会对他来说是唾手而得,完全不需要费什么力气。5.
他发现了一个无人认领的自行车,觉得真是唾手而得。6.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唾手而得的翻译
德语
ohne Anstrengung erlangen
日语
容易に手に入れる
法语
obtenir sans effort
英语
gain without effort
唾手而得的字意分解
tuò
1:(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2:吐唾沫。
3:拖长。表示鄙弃不乐的样子。
shǒu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7:拿着,执持。
8:用手击杀。
9:取。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dé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7:适,合。
8:具备。
9:,恩惠,感恩。
10:助动词。能,能够。
11:得意,满足。
12:看到。
13:收获,心得。
14:德,道德,有德之人。
15:必须,应该。
16:合适;正确。
de
děi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唾手而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uò shǒu ér dé)。abac式组合,唾手而得意思是:形容不费力气就得到某物,强调机会或收获来得容易。 提醒人们要珍惜容易得到的机会,同时也要警惕过分依赖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