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士成林 rú shì chéng lín

abcd式
拼音rú shì chéng lín
注音ㄖㄨˊㄕˋㄔㄥˊㄌㄧㄣˊ
繁体儒士成林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儒士成林的解释
形容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就像树木成林一样。比喻知识分子众多,学识渊博。
出处

1.

《后汉书·张衡传》:“缙绅如云,儒士成林。”

2.

出自《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后人引申为儒士成林。
寓意
强调知识分子的聚集和智慧的交流,体现文化的繁荣。
列子

1.

这个小镇的图书馆里,儒士成林,常常能看到许多学者在讨论学术问题。

2.

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儒士成林,场面非常热闹。

3.

这个书院历史悠久,儒士成林,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4.

在大学的哲学系,儒士成林,学生们常常能聆听到大师们的讲座。

5.

每逢文化节,城市的文化广场上,儒士成林,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儒士成林的翻译
德语
eine Versammlung von Gelehrten
日语
学者が集まる
法语
un rassemblement de lettrés
英语
a gathering of scholars
儒士成林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3: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4: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5:懦弱。
6:愚昧无知的。
7:缓慢。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7:平定;讲和。
8:成功。
lín
1:(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同本义。
3: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4: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5:众多的样子。
6:姓。

儒士成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ú shì chéng lín)。abcd式组合,儒士成林意思是:形容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就像树木成林一样。比喻知识分子众多,学识渊博。 强调知识分子的聚集和智慧的交流,体现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