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栎散材 chū lì sǎn cái

abcd式
拼音chū lì sǎn cái
注音ㄔㄨㄌㄧˋㄙㄢˋㄘㄞˊ
繁体樗櫟散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樗栎散材的解释
形容材质粗糙、散乱,不堪使用,常用来比喻人或物的品质低劣。
出处

1.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宋·杨时《谢太守启》:“如某者,驽骀下乘,樗栎散材。”

2.

出自《庄子·逍遥游》,原句为“樗栎散材,不足为大器”,意在说明一些东西由于其材质不佳而无法被用来制作有用的大器。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重品质,不要因为材质低劣而误事。
列子

1.

这件家具用料樗栎散材,实在不堪使用。

2.

他的文章内容空洞,简直就是樗栎散材。

3.

这批货物质量低劣,简直就是樗栎散材。

4.

这个产品设计粗糙,真是樗栎散材。

5.

他画的画毫无艺术价值,纯属樗栎散材。

樗栎散材的翻译
德语
wertloses Material
日语
役立たずの材
法语
matériau sans valeur
英语
worthless material
樗栎散材的字意分解
chū
1:臭椿
1:即“麻栎”。通称“柞树”。
2: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
3:栏杆之类。
4:古都邑名,春秋时郑国别都 ,在今河南省禹县。
5:刮;敲;搏击。
6:啮咬。
yuè
sǎn
1:逍遥,懒散。
2:潇洒;洒脱。
3: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4:杂乱;错杂。
5:零碎;不集中的。
6: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7:药粉。
8:姓。
sàn
1:(本义:分散)。
2:同本义。
3:散发,使分散。
4:敞开。
5:排遣。
6:逃,逃走。
7:放,放牧。
8:杂乱,纷乱。
cái
1:(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同本义。
3:泛指原料、材料。
4:才能,能力。
5:财物。

樗栎散材,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hū lì sǎn cái)。abcd式组合,樗栎散材意思是:形容材质粗糙、散乱,不堪使用,常用来比喻人或物的品质低劣。 提醒人们要注重品质,不要因为材质低劣而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