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于文辞 yì yú wén cí

abac式
拼音yì yú wén cí
注音ㄧˋㄩˊㄨㄣˊㄘˊ
繁体溢于文辭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溢于文辞的解释
形容感情充沛,溢出文字之外,表达内容丰富,言辞饱满。
出处

1.

《汉书·东方朔传》:“方今公孙丞相……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2.

出自《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后人引申为感情充沛的表达。
寓意
强调表达的情感充沛,能够打动人心,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列子

1.

他写的信溢于文辞,让人读后感动不已。

2.

她的演讲溢于文辞,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

3.

这首诗歌溢于文辞,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4.

小说中的描写溢于文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5.

他的日记溢于文辞,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6.

少豪隽慷慨,~。 ★《宋史·文苑传·秦观》

溢于文辞的翻译
德语
von Emotionen überfließen
日语
感情があふれる
法语
déborder d'émotion
英语
overflowing with emotion
溢于文辞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2:同本义。
3:水泛滥成灾,淹没。
4:过度,过分。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溢于文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yú wén cí)。abac式组合,溢于文辞意思是:形容感情充沛,溢出文字之外,表达内容丰富,言辞饱满。 强调表达的情感充沛,能够打动人心,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