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而鼓之 xián ér gǔ zhī

abcd式
拼音xián ér gǔ zhī
注音ㄒㄧㄢˊㄦˊㄍㄨˇㄓ
繁体絣而皷之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弦而鼓之的解释
形容琴弦被拨动而发出声音的样子,常用来比喻事物被激发而产生反应。
出处

1.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2.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后人以此比喻事物的激发。
寓意
强调激发和反应的连锁效应,鼓励积极的互动和影响。
列子

1.

听到老师的鼓励,小明弦而鼓之,学习热情高涨。

2.

在比赛中,队友的一次精彩表现让大家弦而鼓之,士气大振。

3.

看到朋友成功创业,他也弦而鼓之,决定开始自己的事业。

4.

在音乐会上,观众的掌声让演奏者弦而鼓之,更加投入。

5.

新来的同事积极主动,大家也弦而鼓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弦而鼓之的翻译
德语
zupfen und erklingen
日语
弦を弾いて響かせる
法语
jouer et résonner
英语
strum and resonate
弦而鼓之的字意分解
xián
1:(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2:同本义。
3: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
4:弦乐器。
5:弦乐器弹奏出的声音。
6: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所对的边)。
7:四分之一。
8:地平圈按四分之一划分的一个部分或相当于这一部分的基本方位点。
9:半圆形的月亮。
10:周代国名 。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南。
11:弦脉。中医指脉气紧张,是脉象之一。
12:弹奏琴瑟等弦乐器。
13:安上弓弦。
14: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7: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8:击鼓进攻。
9:泛指敲击, 弹奏。
10:挥动。
11:拍打;振动。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弦而鼓之,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xián ér gǔ zhī)。abcd式组合,弦而鼓之意思是:形容琴弦被拨动而发出声音的样子,常用来比喻事物被激发而产生反应。 强调激发和反应的连锁效应,鼓励积极的互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