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扭众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坚持己见,不随大流,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出处
1.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2.
出自清代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原句为'一不扭众,众必扭之',意在强调个人意志与群体意志的对立。寓意
鼓励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观点,不盲目跟随他人,体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列子
1.
在讨论小组中,小明坚持自己的观点,一不扭众,最终大家都接受了他的方案。2.
虽然大家都选择了热门专业,但小红一不扭众,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冷门专业。3.
面对同学的嘲笑,小刚一不扭众,继续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4.
在选购商品时,小李一不扭众,选择了不那么流行但质量更好的产品。5.
在家庭聚会上,小王一不扭众,提出了与大家不同的度假计划。一不扭众的翻译
德语
gegen den Strom schwimmen
日语
一匹狼
法语
se tenir à l'écart de la foule
英语
stand alone against the crowd
一不扭众的字意分解
yī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niǔ
1:(形声。从手,丑声。本义:用手拧)。
2:揪住。
3:扭动;摇摆。
4:拧伤筋骨。
5:争执;违拗。
6:掉转,转动。
7:手铐。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一不扭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bù niǔ zhòng)。abac式组合,一不扭众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坚持己见,不随大流,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鼓励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观点,不盲目跟随他人,体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