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chéng shì bù zú, huài shì yǒu yú

abac式
拼音chéng shì bù zú, huài shì yǒu yú
注音ㄔㄥˊㄕˋㄕˋㄅㄨˋㄗㄨˊㄏㄨㄞˋㄕˋㄕˋㄧㄡˋㄩˊ
繁体成事事不足壞事事有餘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解释
形容某人做好事能力不足,但做坏事却绰绰有余,常用来批评某人不但无能而且还添乱。
出处

1.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2.

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九卷《李公佐巧解梦中言》,原句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寓意
提醒人们要反省自己的能力和行为,避免无意中对他人或集体造成损害。
列子

1.

他每次都被派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结果总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2.

小王在团队中总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大家都对他很头疼。

3.

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成事不足,坏事有余,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4.

这个新来的员工总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搞得大家都很不满。

5.

她在家庭事务中总是成事不足,坏事有余,常常让家人感到失望。

6.

他是一个~的人。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翻译
德语
mehr Schaden als Nutzen
日语
事を成すに足らず、事を悪くするに余る
法语
plus de mal que de bien
英语
more harm than good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字意分解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7:平定;讲和。
8:成功。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éng shì bù zú, huài shì yǒu yú)。abac式组合,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意思是:形容某人做好事能力不足,但做坏事却绰绰有余,常用来批评某人不但无能而且还添乱。 提醒人们要反省自己的能力和行为,避免无意中对他人或集体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