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之不朽 chuán zhī bù xiǔ

abcd式
拼音chuán zhī bù xiǔ
注音ㄔㄨㄢˊㄓㄅㄨˋㄒㄧㄡˇ
繁体傳之不朽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传之不朽的解释
形容流传下来的事物或文化遗产永恒不朽,具有永久的价值和影响力。
出处

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寻个出头的国手较一较高低……博他一个远乡异域的高名,传之不朽。”

2.

出自《论语·述而》中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后人引申为传承不朽的文化价值。
寓意
强调文化遗产和精神价值的永恒传承,激励人们珍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
列子

1.

这部经典文学作品被认为是传之不朽的文化遗产。

2.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被传之不朽。

3.

这幅画作因其深刻的寓意被认为是传之不朽的艺术品。

4.

这部电影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被认为是传之不朽的影视作品。

5.

这首诗歌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被认为是传之不朽的文学作品。

6.

大人能够如此,包管大人的名声格外好,也同古人一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传之不朽的翻译
德语
unsterblich überliefert
日语
伝えられて不朽
法语
transmis immortel
英语
immortalized through transmission
传之不朽的字意分解
chuán
1:传递;传送。
2:传授。
3:让位;传代。
4:留传。
5: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6: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zhuàn
1:驿站所备的车。
2:驿站;驿舍。
3:符信。
4:传记。
5:又。
6: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7:作传;记载。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ǔ
1:(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2:同本义。
3:衰老;衰弱。
4:磨灭,消散。
5:作国画用土笔勾勒草图。

传之不朽,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uán zhī bù xiǔ)。abcd式组合,传之不朽意思是:形容流传下来的事物或文化遗产永恒不朽,具有永久的价值和影响力。 强调文化遗产和精神价值的永恒传承,激励人们珍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