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脑儿 yī gǔ nǎo ér

abcd式
拼音yī gǔ nǎo ér
注音ㄧㄍㄨˇㄋㄠˇㄦˊ
繁体一股腦兒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一锅粥
  • 一股劲儿
  • 一股作气
反义词
一股脑儿的解释
形容一次性地、不加选择地把所有东西都集中在一起,通常用于描述做事的方式急促且不加考虑。
出处

1.

曾朴《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

2.

出自清代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原文是'一股脑儿,都装在里面',用来描述一种不加区分的处理方式。
寓意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有条理和计划,不要急于求成。
列子

1.

他把所有的书一股脑儿地塞进背包里,准备出门。

2.

她把所有的食材一股脑儿地倒进锅里,结果做出了奇怪的味道。

3.

他们一股脑儿地把所有意见都提出来,会议进行得非常混乱。

4.

小孩子把玩具一股脑儿地堆在角落里,收拾起来很费劲。

5.

我们把所有的旧衣服一股脑儿地捐给了慈善机构。

6.

我就~告诉了父亲。 ★茅盾《昙》

一股脑儿的翻译
德语
alles auf einmal
日语
一気に
法语
tout d'un coup
英语
all at once
一股脑儿的字意分解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1:(形声。从肉,殳(shū)声。本义:大腿)。
2:同本义。
3: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
4:不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5:一阵突然而剧烈的爆发 。如:一股熊熊火焰正从屋顶冒出来;尤指一阵感情的激烈爆发。如:一股劲。
nǎo
1:(形声。本义:脑髓)。
2:同本义。
3:头部。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一股脑儿,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gǔ nǎo ér)。abcd式组合,一股脑儿意思是:形容一次性地、不加选择地把所有东西都集中在一起,通常用于描述做事的方式急促且不加考虑。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有条理和计划,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