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解释
意思是把人置于死地,然后才能求得生路。比喻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力,达到最终的成功。
出处
1.
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然后为快。”2.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句为“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寓意
强调在绝境中激发潜力,勇敢面对困难,寻求生路。
列子
1.
在最后的决赛中,运动员们置之死地而后快,最终取得了胜利。2.
公司面临破产危机,员工们置之死地而后快,努力开发新产品,最终扭转了局面。3.
考试前夕,他置之死地而后快,拼命复习,终于考出了好成绩。4.
在野外生存训练中,队员们置之死地而后快,克服了重重困难。5.
面对强大的对手,棋手置之死地而后快,逆转了局势。6.
且以朕为难儿,遇事掣肘,故在朝如黄道周之忠纯,何楷之梗直,莫不欲~。(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卷下)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翻译
德语
in den Tod treiben und dann leben
日语
死地に置いて後に生きる
法语
être acculé à la mort pour ensuite survivre
英语
put to death and then live
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字意分解
zhì
1:(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同本义。
3:安放;搁;摆。
4:设置,建立,设立。
5:豁免。
6:废弃;舍弃。
7: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8:购买;置办。
9:(zhí)。树立。
10: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11:驿车;驿马。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ǐ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de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dì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7:路程;面积。
8: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置之死地而后快,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abcd式组合,置之死地而后快意思是:意思是把人置于死地,然后才能求得生路。比喻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力,达到最终的成功。 强调在绝境中激发潜力,勇敢面对困难,寻求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