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不喇唧 huī bù lā jī

abcd式
拼音huī bù lā jī
注音ㄏㄨㄟㄅㄨˋㄌㄚˊㄐㄧ
繁体灰不喇唧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灰不喇唧的解释
形容灰尘满身、邋遢不堪的样子,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脏乱状态。
出处
出自现代口语,具体来源不详。
寓意
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避免邋遢形象。
列子

1.

小明从工地回来,灰不喇唧的,赶紧去洗个澡。

2.

这件衣服穿了一天,灰不喇唧的,得洗洗才行。

3.

他从车间出来,灰不喇唧的,连脸都看不清了。

4.

公园的长椅上坐了一个灰不喇唧的老人,看起来很邋遢。

5.

经过一番打扫,原本灰不喇唧的房间终于变得干净了。

6.

我一看那~的东西就恶心。

灰不喇唧的翻译
德语
staubig und schmutzig
日语
ほこりだらけで汚れている
法语
couvert de poussière et de saleté
英语
covered in dust and grime
灰不喇唧的字意分解
huī
1:(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同本义。
3:灰尘。
4:灰浆。
5: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6:烧毁;燃烧。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容忽然发出的声音。
1:流出来的口水。
2:一半。
1:唢呐的俗称
la
1:形容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变坏的味道。
1:(形声。从口,即声。本义:象声词。唧唧:杂乱细碎的声音;秋虫鸣声) 同本义
2:突然有力的喷射出
3:吸水上喷

灰不喇唧,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uī bù lā jī)。abcd式组合,灰不喇唧意思是:形容灰尘满身、邋遢不堪的样子,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脏乱状态。 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避免邋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