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草附木的解释
形容依附于他人的行为,常用来比喻没有独立性或能力的人,依靠别人的帮助或支持生活。
出处
1.
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2.
出自《孟子·尽心上》:'依乎天理,食乎人力,依草附木,依乎人者也。'寓意
强调自立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过度依赖他人,失去独立性。
列子
1.
小明因为没有工作,只能依草附木地依靠父母生活。2.
他没有自己的事业,只能依草附木地跟着朋友混日子。3.
失去了经济来源,她不得不依草附木地依靠亲戚的接济。4.
大学毕业后,他不愿依草附木,决定自己创业。5.
她不想依草附木地过日子,努力学习技能以求自立。6.
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依草附木的翻译
德语
sich an andere klammern
日语
他に依存する
法语
s'accrocher aux autres
英语
cling to others
依草附木的字意分解
yī
1:(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同本义。
3:倚仗,仗恃,仰赖。
4:依靠;托身。
5:同意;允许。
6:遵照,根据。
7:爱。
8:依照,按照。
9:(yǐn)。藏匿。
10:茂盛的样子。
yǐ
1: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cǎo
1:(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草本植物的总称。
3: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4:未开垦过的荒地。
5:文书的底稿;初稿。
6:粗糙;粗劣。
7:创造;创立。
8:草拟;起稿。
fù
1:(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沾着,附着。
3:依傍;依附。
4:归附。
5:佩带。
6:靠近。
7:增益。
8:捎带;寄。
9:(fǔ)。体恤,抚慰。
10:树木外表的粗皮。
11: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12:脏腑。
13:姓。
m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同本义。
3:木料,木材。
4:树叶。
5:棺材。
6:某些木制的器物。
7:麻木;失去知觉。
8:朴拙。

依草附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cǎo fù mù)。abcd式组合,依草附木意思是:形容依附于他人的行为,常用来比喻没有独立性或能力的人,依靠别人的帮助或支持生活。 强调自立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过度依赖他人,失去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