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难言的解释
有话想说却难以启齿,形容有难言之隐或难以表达的苦衷。
出处
1.
宋·苏轼《醉睡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2.
出自《史记·屈原列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后世引申为有口难言。寓意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或难以表达是出于无奈或保护他人的考虑。
列子
1.
小明知道同学们在讨论他,但他有口难言,只能默默离开。2.
面对家人的询问,小丽有口难言,只能低头不语。3.
在朋友面前,他有口难言,不知道如何解释自己的失误。4.
当被问及感情问题时,她总是有口难言,无法坦白。5.
虽然知道真相,但他有口难言,只能选择沉默。6.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有口难言的翻译
德语
die Zunge gebunden haben
日语
口が重い
法语
avoir la langue liée
英语
tongue-tied
有口难言的字意分解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nán
1:(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困难;艰难;不容易。
3:不可;不好。
4: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使感到困难。
6:
7:恐惧。
8:敬。
9:驱除疫鬼之祭。
nàn
1: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怨仇;仇敌。
4:诘问;责难。
5:抵挡;拒斥。
6:论说;争辩。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有口难言,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ǒu kǒu nán yán)。abcd式组合,有口难言意思是:有话想说却难以启齿,形容有难言之隐或难以表达的苦衷。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或难以表达是出于无奈或保护他人的考虑。